Search

《2019東區門戶論壇》林欽榮主題演講:台北東區門戶計畫之空間與產業再結構-演講實錄剪輯公開分享
  • Share this:

《2019東區門戶論壇》林欽榮主題演講:台北東區門戶計畫之空間與產業再結構-演講實錄剪輯公開分享

林欽榮在《2019東區門戶論壇:台北都會區超大型TOD與都更開發之如何實現》以【台北東區門戶計畫之空間與產業再結構】為題,進行主題演講。經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拍攝、編輯成演講實錄,公開分享於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KpAoGQnpWw)

林教授在演講中提到,2015年台北「東區門戶計畫」啟動以來,明確打造南港具備交通轉運中心、軟體產業中心、生技產業中心、會展中心、流行音樂中心等五大中心功能,更促成南港從單一軟體園區功能,躍身成為國家生技產業聚落的重地。由於台北都市發展的綜效累積,以及南港所在區位緊鄰信義計畫區以及內湖科技園區的優勢,再加上南港車站變身為高速鐵路的起始站,使得南港崛起並深化台北都會區產業結構網絡成為創意經濟重鎮。

東區門戶是立體化的,在這個結構裡面我們可以預期,南港的腹地不是很大,但是它的發展非常精采。因此在這個條件下,是需要一個地區再生的空間與產業再發展結構計畫,也就是一個整合開發與具有彈性的發展藍圖與機制。

林欽榮認為東區門戶就是宣示著台灣的「TOD」與「都更開發」為都市發展的重點計畫,就是在設計它的未來。東區門戶會在未來的10年間完成準備一件事情,往東,則是基隆輕軌拉進來,相信10年之間會被實現。因此整個基隆河谷廊帶更新發展,必須從現在著手開始規劃。再者,往西,東區門戶會與西區門戶最主要是跟整個首都捷運環線系統,形成拉張力,並帶來整個台北流動的「TOD」績效。如果你把整個東、西區門戶連接在一起,其實是在大的台北都會區位,範圍包含整個北、北、基、桃,南港早就成為一個北北基桃最關鍵的東區門戶。
東區門戶後續的機制如何促進「TOD」與都更的實現呢?林欽榮提出有以下5個具體策略:

策略1:地區人行立體連通系統都市設計計畫的實現;
策略2: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與南港生技產業聚落相互支援以及聯外動線系統的改善;
策略3:協助大型公、私有大街廓基地帶動都市更新;
策略4:南港產業生活特定專用區協力都更執行機制之效率與效能化;
策略5:地區發展所需要公、私協力合作平台的建立與運作。

因應東區門戶發展快速推進,透過各項建設逐步落實,以交通樞紐而言,南港更是大型的東區門戶 「TOD」 節點,周邊每個區塊基地都在「TOD」架構下發展;車站核心區周邊基地進行大規模公辦都更與BOT 招商開發、國家生技研發園區帶動生技產業廊帶、跨區重劃及公私有大街廓基地都市更新開發,公共住宅建設、老舊工業區土地轉型為產業生活專用區等計畫展開,不僅為立下地方都市再生事業的動能,更宣示東區門戶即為台北都會區超大型「TOD」與都更之聯合開發典範,此亦為台北都會區城市再生的下一步關鍵行動;有待進一步建構公私協力合作平台,共同來發展願景。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高雄市副市長 前台北市副市長 前台南市副市長 前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
View all posts